美军7架B-2隐形轰炸机千里奔袭,14枚巨型钻地弹砸向伊朗核设施,号称“彻底摧毁伊朗核能力”。
伊朗反手14枚导弹砸向美军驻卡塔尔基地,却偷偷提前通知美国“别留人”,最终零伤亡收场。
特朗普一边吹嘘“炸弹正中靶心”,一边改口称伊朗反击“非常软弱”;伊朗嘴上喊着“放开手脚报复”,实际只炸美军空基地。
这场表面硬刚的生死局,藏着双方心照不宣的退让——美国怕陷“中东泥潭”,伊朗忌惮全球能源命脉封锁反噬。
硬话放尽,狠招收手,强人面具下全是博弈算计。
1. 美军“午夜之锤”:雷声大、雨点小
6月20日深夜,美军启动代号“午夜之锤”的秘密行动。
7架B-2幽灵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,横跨大西洋奔袭伊朗,途中还派分队飞往太平洋“佯攻”迷惑外界。
这支隐形机队最终在伊朗福尔多和纳坦兹核设施上空,投下14枚单枚重达15吨的GBU-57巨型钻地弹,号称能击穿60米深混凝土。
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凯恩高调宣布:125架战机参与行动,伊朗三处核设施遭“严重破坏”。
但卫星影像很快打脸——福尔多核设施山体依旧矗立,离心机大厅完好无损;伊斯法罕仅18栋建筑受损,关键核研究设备安然无恙。
连美军内部都承认:“钻地弹未彻底摧毁目标”。
更矛盾的是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的表态。
他在记者会上强调行动“只为摧毁核计划,不涉政权更迭”,试图划清红线。
结果话音刚落,特朗普立刻在社交媒体发文:“让伊朗再次伟大! 为什么不能换政权? ”
这种内阁“唱双簧”,暴露了美方既想威慑又怕局势失控的纠结。
2. 伊朗报复:导弹计数背后的“精准克制”
挨炸48小时后,伊朗出手反击。
6月23日,革命卫队向美军驻卡塔尔的乌代德基地发射14枚导弹——数量与美军投下的钻地弹完全一致。
伊朗国家安全委员会声明直言:“此举只为回应美国侵略,不威胁卡塔尔人民”。
耐人寻味的是操作细节。
导弹全部避开城市区和民用设施,甚至提前通知美方“准备撤离”。
美军轻松拦截13枚,剩1枚因“无威胁”放行,基地仅草坪被炸出浅坑。
特朗普得知后竟发文“感谢伊朗提前通知”,还嘲讽反击“非常软弱”。
伊朗高层嘴上却毫不认怂。
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萨维宣称“美国让我们放开手脚采取任何行动”,议会高呼“关闭霍尔木兹海峡”。
但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(实权在宗教领袖手中)始终未批准海峡封锁。
内部人士透露:真封锁等于同时得罪中俄等能源买家,伊朗承受不起。
3. 特朗普的“政治豪赌”:向金主交差,向选民演戏
这场耗资百亿美元的空袭,本质是场精算过的政治秀。
特朗普动用125架战机、7架顶级B-2轰炸机,实则为了向国内犹太金主交代。
此前内塔尼亚胡多次施压美国下场,而大选临近的特朗普急需巩固亲以票仓。
但行动效果堪忧。
美军原计划彻底瘫痪伊朗核能力,结果钻地弹连福尔多地下隧道都未炸穿。
伊朗副外长塔赫特-拉万希直接放话:“没人能命令伊朗停止铀浓缩! ”
更尴尬的是,特朗普吹嘘战果时,国防部长却悄悄通过秘密渠道向伊朗传话:“我们不想推翻政权”。
这种“外硬内软”源于经济焦虑。
共和党议员警告:若陷入伊朗战争,可能重蹈伊拉克覆辙——消耗6万亿美元,拖垮国力。
当前美国国债危机迫近,特朗普根本不敢真赌国运。
4. 代理人战争:伊朗的“持久战”阳谋
面对美以压力,伊朗选择避其锋芒、击其软肋。
革命卫队公开承认:此前对以色列的10轮导弹袭击只是“警告”,真正惩罚才刚开始。
后续策略很明确——用低成本消耗战拖垮以色列。
伊朗每日向以色列发射几十枚导弹,逼其“铁穹”系统全天候运转。
一旦以军防空导弹库存见底,立刻集中打击海水淡化厂、发电站等民生设施。
这类目标美国难快速修复,但中国基建团队能几天内帮伊朗重建。
相反,若只打军机军舰,以色列随时能从美国补货。
同步启动的还有代理人网络。
也门胡塞武装宣布撕毁停火协议,重新袭击红海商船;伊拉克民兵组织威胁攻击美军基地。
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嘴上说“仍致力于外交”,实则用区域混乱反制美国。
5. 国际舞台:失道寡助的美国
美军空袭后,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罕见怒斥:这是“危险转折点”,违反国际法!
中俄联手在安理会发难,斥责美国单边行动破坏核不扩散体系。
连海湾盟友卡塔尔、阿联酋都紧急声明“敦促克制”,变相站队伊朗。
最狠的耳光来自金融战场。
美国袭击当日,全球油价暴涨8%,各国加速抛售美债。
国际评级机构火速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——此前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已让美元信誉受损,此次军事冒险再添裂痕。
这场博弈印证了伊朗的底牌:
浓缩铀技术早已储备,本土知识人才未损,道义上顶着“反侵略”光环。
而美国看似雷霆出击,实则深陷战略困局:打不垮伊朗核能力,压不服区域抵抗,更挡不住霸权崩塌的倒计时。
点搭网配资-加杠杆的炒股软件-配资投资平台-我要配资网股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